思南县板桥镇打造党建引领新引擎,跑出
2023/11/19 来源:不详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http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170807/5602607.html
今年来,思南县板桥镇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把党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,牢固树立“党建+”新理念,积极探索“党建+”新模式,全面推行“党建+”新体系,激活板桥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,跑出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度”。
党建+产业,拓展发展“新业态”。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,增强“造血”功能、激活内在实力。一是固本强基,激发产业发展“源动力”。“支部强,则产业兴”,板桥镇聚焦健全基层组织、建强基层队伍、执行基本制度、落实基本任务、强化基本保障等方面,持续建强“细胞”,切实推进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12个,全县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3个,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、向心力、战斗力,真正成为群众发展产业的“主心骨”。二是党员示范,当好产业发展“排头兵”。“产业强不强,要看领头羊”。板桥镇立足实际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让广大党员勇当产业发展的“排头兵”。同时,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吸纳附近群众到合作社务工,有效带动余名群众增收,形成了以党员带头致富带富、党建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。三是引领带动,打造产业发展“新引擎”。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”,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,因地制宜流转农村闲散土地,通过“党支部+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红肉蜜柚、肉牛养殖等优势产业,将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主要途径,增强“造血”功能。今年来,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项目10个,涉及资金余万元,目前全镇完成粮油示范点建设12个0.万亩,其中: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个0.万亩,4个村(社区)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余亩。
党建+人才,注入发展“新能源”。坚持把人才队伍作为乡村发展的源泉,坚决把人才留住、用好。一是“优选”聚才。深入贯彻中央、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聚焦“选优聚强”目标,深入开展返乡青年必访、致富能手必访、乡贤能人必访的“三必访”活动,摸排在外优秀人才39名,储备村(社区)后备干部26人。二是“帮带”育才。深入实施年轻干部“赋能”工程,建立帮带工作机制,对35岁以下年轻干部、村干部开展帮带,组织开展年轻干部、村干部业务培训,积累农村党建、政策宣传、矛盾化解、乡村风貌提升、产业发展等农村工作经验,不断增强干部解决问题、破解难题的能力。三是“搭台”用才。鼓励引导乡土人才发挥自身特长,带头成立合作社、创办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,以“家门口”创业方式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以红肉蜜柚和肉牛养殖产业基地为载体,采取现场观摩、技术讲解、示范指导、互动交流、答疑解惑等方式,带动群众学技能、抓产业、促增收。同时,将政治成熟、德才兼备、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发展为党员和村级后备力量,及时推荐吸纳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。
党建+文化,引领发展“新风尚”。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,以文化建设为推手,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基层文化体系。一是党建文化“聚人心”。大力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,实施标准化妇女儿童之家工程,12个村(社区)农家书屋常年免费开放,增强了党员、群众的归属感。深化“主题党日”活动,落实流动党员“外出报备、返乡报到”制度,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。二是群众文化“暖民心”。积极组建民间文化队伍,办好文化进万家、惠民电影公益放映等活动,开展各类基层文体活动10余场次,组织放映惠民电影5场次,让文化惠民更加贴近群众,深得人心。三是公益文化“筑同心”。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组织开展“来访、接访、下访解民难”行动,收集社情民意50余条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个,群众获得感着力提升。
党建+生态,绘就发展“新画卷”。坚持“围绕生态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生态”工作思路,以河长制、林长制为抓手,切实筑牢生态屏障。一是推行“双长合一”。整合河长制、林长制工作,按照“党政同责、分级负责、网格包干、一长多责”原则,建立落实“一巡三会”工作机制,一巡即每月至少1次巡河、巡林任务;三会即每季度1次调度会、每半年1次推进会、每年1次述职总结考评会。二是发挥“双带作用”。整合党员干部、公益岗位、志愿者等力量,建立“干部带党员、党员带群众”的双带机制,持续开展巡河护河等河流保护志愿活动10余次,逐步凝聚了群众支持参与环境整治的共识。三是用好“绿色理论”。始终秉持“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”的发展理念,建设生产、生活和生态“三生”共融的美丽板桥,深入推进环境治理,持续开展生态保护,有效推进绿色板桥建设,以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,将红肉蜜柚产业与郝家湾景区融合,与板桥屯军文化融合,与田园乡村融合,着力打造板桥精品水果田园示范综合体,有效利用“绿色理论”推动“绿色经济”发展。
党建+治理,释放发展“新活力”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、网格化管理为抓手,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,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。一是打造“微网格”。充分发挥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工作机制,选举有威信、有责任心、热心村级事务的党员、村(居)民代表、退伍军人、致富能手等担任联户长,将12个村(社区)12名党支部书记、66名网格员纳入网格,精细划分微网格66个。二是融合“微治理”。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通过走访、工作群等形式,进行矛盾纠纷、群众诉求、意见建议等数据信息收集,及时掌握隐患、调解纠纷,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搭接起群众自治的桥梁,强化基层治理的最末端触角。三是做优“微服务”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,充分发挥网格带头作用,积极组织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、环境整治、疫情防控、风险排查等志愿者服务活动50余次,做到服务群众“一网情深”。(文天强)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